非小细胞肺癌治疗迈入新十年

2017年05月25日16:47 来源:新民晚报

世界卫生组织今年2月发布的《全球癌症报告2014》显示,2012年全球癌症患者和死亡病例都在增加,新增癌症病例有近一半出现在亚洲,中国新增癌症病例高居首位,而肺癌仍是最普遍和最致命的癌症。2012年全球新增肺癌病例180万,死亡人数159万。而由于空气污染、吸烟等因素,中国的肺癌病患占全球总数的1/3以上。

上世纪90年代初,肺癌诊断主要依据组织学分型,早期可以通过手术治疗,局部可以运用手术和放疗联合治疗或放化疗。但是由于大部分肺癌患者确诊时已是晚期,失去了手术机会,只能进行化疗治疗。化疗毒性较大,对患者身体造成的伤害也相当严重,且中位生存期仅为12个月。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靶向药物的问世,改变了我们对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模式。之所以叫作“靶向治疗”,就是因为它只消灭肿瘤细胞,不会误伤正常细胞。如果把化疗比喻成敌我不分的炮弹,靶向治疗就好比有的放矢、一击即中的精确制导导弹,因此靶向治疗能显著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已证实通过基因检测为EGFR突变阳性的肺癌患者在靶向药物治疗后,能够有效延长无进展生存期,改善缓解率,且靶向药物治疗中位生存期可达3年。

但是在第一代EGFR靶向治疗有效的患者中,一半的患者在10个月左右会产生耐药现象,这意味着疾病进展。耐药发生后,绝大多数患者只能通过传统的化疗方式进行治疗,但反应率及无疾病生存期十分有限,造成家庭和社会的巨大压力。因此医生和病患一直都在期待更有效的新药问世。

在日前召开的2014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度会议上,对有关EGFR基因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治疗尤为关注,特别在临床科学讨论会上,对第三代EGFR靶向试验药物的新药研究发表了进展总结。Dana-Farber癌症研究所的Janne博士表示,约60%的耐药病人可检测到T790M突变。T790M将是新一代靶向药物的一个有价值的靶点。此次ASCO大会上重点报告的也正是针对T790M突变的第三代靶向试验药物AZD9291、CO1686和HM61713。AZD9291目前已进入II/III期研究,其他两种目前也已分别进入II期研究和I期研究阶段。

这三个试验药物都是口服药,针对第一代EGFR靶向药物的缺点改进,因此诸如腹泻、皮疹等副作用都比第一代EGFR靶向药物少;但也存在其他副作用。大会报道了经第一代EGFR靶向药治疗进展后T790M突变人群接受AZD9291的疗效是66%,其突变阳性患者总体疾病控制率为94%。

新药研究标志着非小细胞肺癌治疗迈入新的十年,期待这些创新药物能在不久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带去福音。

(责编:李彦增、聂丛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