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货指南】
粗细粮应该怎么搭配 吃七八分饱更长寿吗?
编者按: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吃的要求也由最初的“吃饱”演变为“吃好”,面对琳琅满目的食品,怎么吃才能在满足味蕾的情况下,又能吃出健康呢?人民健康网为“吃货们”量身定制了一档《吃货指南》栏目,让您成为一位健康“吃货”。
粗细粮怎么搭配才合格
粮谷类主食要细中有粗
主食粗细搭配。细粮口感好,容易消化,但加工环节复杂,会损失很多人体需要的营养成分,比如B族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等。而粗粮刚好可以弥补细粮的这些不足,适当吃些前文中提到的五谷杂粮,有利于减少高血脂、便秘、糖尿病等“富贵病”的发生。粗粮这么好,那主食全部用粗粮岂不更好?并不是。粗粮不利于消化和营养吸收,吃太多会造成胃部不适,要适当摄入,作为细粮的补充最为适宜,也就是细中有粗,每天食用50克~150克。
不吃主食减肥易“变傻”
不吃主食能减肥?主食是碳水化合物的主要来源,而碳水化合物是脑细胞能量的唯一来源,不吃主食的结果恐怕不只是变瘦,而且还会变傻。
杂粮虽好也要适量
每天摄入杂粮50克~150克。科学饮食要粗细搭配,以细粮为主,粗粮为辅。平时以肉食为主的人,突然大量摄入粗杂粮,会引起肠道的不适反应,要循序渐进。幼儿、消瘦及胃肠不适者不建议多吃杂粮。总之,给大家的主食建议是:一粗,二杂,三适量。【详细】
吃七八分饱更长寿,真的吗?
“节食延长寿命”一说最早由美国康奈尔大学的营养学家克里夫·麦凯提出。麦凯经过几年的研究,发现限制食量的大白鼠比按正常进食的大白鼠寿命更长,外表和生理机能也更年轻。例如,在幼龄大白鼠断奶后,把它们的膳食较平时减少40%,大白鼠的寿命可以延长1倍。1934年麦凯把研究结果发表在《科学新闻通讯》上。
此后的80多年里,全球多学科多领域研究人员进行了更多研究,并且在今天演变为一种通俗的观点:吃七八分饱更长寿(有益健康)。
然而,一种理论是否名副其实,一是要从原理上得到阐释,二是要经过反复验证,包括从动物到人类的试验证明。现在,节食延寿的理论在动物身上得到许多验证,但并没有在人身上得到验证。因此,严格地说,节食延年益寿在今天只能称之为假说。【详细】
秋冬吃柿子不会流鼻涕
民间有句俗话:“秋天吃柿子,不会流鼻涕”,意思是说这个时节吃皮薄肉厚味甜的柿子,冬天鼻子不会流鼻涕,为啥?
中医五行理论认为,秋天对应五脏中的肺脏,肺开窍于鼻,肺受邪生病,人就会出现打喷嚏、流鼻涕等症状。柿子味甘甜,性寒凉,可以清肺热,润肺燥,对于燥邪伤肺有一定的预防和保护作用,所以说霜降吃柿子,不会流鼻涕。内在的阴液不足,嘴唇裂口吃点柿子也有一定的缓解作用。【详细】
三款药膳改善失眠
1.双仁蛋花汤。取酸枣仁24克、柏子仁24克、鸡蛋2枚。将酸枣仁、柏子仁泡水洗净,放入锅中,倒入两碗清水,小火煎煮30分钟,去渣取药汁,趁汤煮沸时打入鸡蛋汁滚一下即成。这一配方治失眠的效果非常好,尤其适用于顽固性失眠。
2.茯苓蛋花汤。准备茯苓24克、鸡蛋2枚。将茯苓泡水洗净,放入锅中,倒入两碗清水,小火煎煮30分钟,去渣取药汁,趁汤煮沸时打入鸡蛋汁滚一下即成。这一配方还可改善脑神经衰弱。
3.酸枣仁清粥。取熟酸枣仁一两半,白米75克左右。将熟酸枣仁洗净、敲碎,白米淘洗干净,然后将熟酸枣仁放入锅中,倒入适量的水,小火煎煮30分钟,去渣取药汁,倒入白米,小火煮成清粥。这一配方可以改善心烦,尤其适用于老人心血亏虚导致的失眠。【详细】
5大传统“养胃”食物,吃错反伤胃
粥类:胃食管反流患者不适合
粥类的食物属于流食,质地很软,容易消化,可以减轻胃肠道负担,理论上,是一款很好的养胃食物。然而,北京朝阳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贾凯表示,并不是所有的胃病患者都适合喝粥。
面食:软烂面条才养胃
胃不好就要吃面食,这种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面食一般比较好消化,尤其对于胃酸过多的患者来说,多吃一些发面的食物不仅能帮助胃部更好地消化,还因为发面中的碱可以中和掉胃部过多的胃酸,而起到治疗的效果。
牛奶:两杯即可过多反而伤胃
牛奶可以稀释胃酸,因此常被人们认为是非常适合养胃的食物。贾凯表示,牛奶相对于其他食物,确实对胃的刺激相对要少。虽然有些说法认为牛奶可以中和胃酸,在胃表面形成保护膜,但实际上牛奶过多过于频繁的摄入会增加胃酸的分泌。
苏打饼干:加餐适合正餐别吃
苏打饼干从成分上看,它其中含有碱性的碳酸氢钠,可以和胃酸分泌旺盛者的胃酸进行中和,缓解胃酸分泌过多而产生的“烧心”等症状。
山药:养胃伤胃主要看做法
“山药谈不上养胃还是伤胃,因为从山药的成分上看,并没有特别养胃的成分。主要还是看烹饪的方法,一般都是用蒸的方法,这种方法做出的山药会比较软,对胃没有刺激作用,适合所有胃病患者食用。”【详细】
别轻信了!大豆蛋白不预防心脏病
大豆和心脏病不沾边
多年来,美国的大豆蛋白食品制造商们一直习惯在宣传自家产品时加上这么一句:“食用我们的产品可以降低患心脏病的风险”。虽然不能说这种提法吸引了多少购买力,拉高了多少销量,但是近日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发话了,拟定撤销这类功效的健康声明。他们也给制造商开出了这样的理由——科学似乎并不站在你们这一边,也不支持这一说法。【详细】
☆精彩回顾 ☆
热门点击排行榜
联系我们
人民健康网微信 微信号:rmwjkpd 公众号:人民网健康 |
人民健康网微博 微博昵称: 人民网健康卫生频道 |
电话:010-65363613/14 邮箱:health@people.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