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控费不能年底突击

2018年01月12日08:31 来源:人民网-生命时报

2017年底,贵州、四川和广东等地下发了一系列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相关通知,特别是加大了对医用耗材过度使用等问题的查处和问责,从而引发“年底突击式医疗控费”的大讨论。

“年底突击式”控费肯定不合理,属于运动式的行政执法行为,不符合国家有关常态化依法治国理念。因此,突击式控费问题一经提出,立即引起国家相关部门的重视。有媒体报道,“接到舆情后,国家卫生计生委派工作组专门赴贵州调查此事。贵州省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处处长刘志远表示,上述的这则通知确实不属实”。可见,目前的突击式控费并不是国家政策层面的主旋律。

从网传的落款单位为某附属医院的“紧急通知”等资料来看,确实有个别医院通过内部文件的形式,对院内的药占比和耗材用量等指标进行突击式控制。于是就有了2017年下半年,某些省市提出“对于年底前未达标且超标率达20%以上的市州和医院主要负责人,视实际情况建议当地组织部门进行调整”等类似于“格杀勿论”式的严厉措辞。在这样的压力下,个别医院的行政领导下达“一刀切”式的控费通知,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应该说,国家有关部门对于控制药占比和降低卫生材料费用的改革政策设计,初衷是好的,是从人民利益角度考虑和出发的。降低卫生材料费用,也是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在医疗控费领域中的具体实践。例如,贵州省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处处长刘志远介绍,“在手术过程中一根免打结缝合线700元左右,而普通缝合线只要几块钱。如果不加以控制,一台手术全部用700元一根的,起码要5~10根,将近7000元甚至上万元。”由此可见,控制卫生材料费用的初衷,也是为了给百姓节约医疗费用。同时,有关部门也一再强调控费是在保障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的前提下,控制不合理耗材、药品,控制不合理医疗费用,减轻病人负担。

目前看,并未发生因控费而导致医疗服务水平下降或医疗事故增加。普通百姓对医疗控费工作总体理解,社会情绪基本稳定。不过,从个别传言来看,个别省市管理部门和医院在控费问题上,具体操作和用词是粗糙和片面的,反映出医疗行政执法的简单和粗暴,加之个别保险企业的代理人员乘机抹黑医保,推销商业保险,夸大了公众对医疗控费潜在影响的担心,引发对于医保和医改前景的担忧,成为社会不稳定的隐患,亟需引起重视和关注。

医疗主管部门在年底设置数字化考核节点,本属常事,但因个别医院缺乏长期规划和常态化管理,搞“年底突击控费”,影响了医疗工作的稳定开展,不利于人民享受高水平稳定的医疗服务,这种现象应该坚决避免。(北京大学医学部免疫学系教授 王月丹)

(责编:聂丛笑、权娟)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