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危害大预防有方法
“流感”“普感”区别大
许多人对“感冒”的概念并不清楚,存在许多误解。实际上“感冒”、“流感”(流行性感冒的简称)、“上感”(上呼吸道感染的简称)的概念是不同的,预防和治疗的方法也不完全一样。感冒和流感虽然都是由病毒感染呼吸道引起的,但它们是两种不同的疾病。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较高,易引起暴发性流行或大流行,病原体为甲、乙、丙3种类型流行性感冒病毒,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临床上有急起高热、乏力、全身肌肉酸痛、眼结膜炎明显和轻度呼吸道感染症状,虽有自限性,但老年人及伴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心脏病者易并发肺炎。流感的最主要特点是流行,可引起区域性、全国性,甚至世界性的大流行,因此流行是临床医师诊断流感的主要根据。由于流感病毒尤其是甲型病毒极易变异,因此每一年发生的流感的病毒株,或病毒血清型往往是不同的,一般3年一个流行高峰,发病患者数多,全身症状严重,影响健康和劳动能力。
普通感冒简称感冒,俗称“伤风”,是急性上呼吸道病毒感染中最常见的病种,虽多发于初冬,但任何季节,如春天、夏天也可发生,不同季节的感冒的致病病毒并非完全一样。其主要病原体有鼻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埃及病毒、柯萨奇病毒以及呼吸道合胞病毒,常易合并细菌感染。普通感冒起病较急,早期症状有咽部干痒或灼热感、喷嚏、鼻塞、流涕,开始为清水样鼻涕,2-3天后变稠;可伴有咽痛;一般无发热及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头痛。普通感冒大多为散发性,不引起流行,但冠状病毒感染可引起某些流行。感冒多呈自限性,一般经5—7天痊愈。
常见误区
误区一:发热了,穿衣加被,出出汗热就退了
发热是感冒的一个重要症状,退热方法有多种,中医的发汗退热便是其中之一。中医把感冒分为风寒、风热两大类,发汗可使风寒、风热从汗而出,其热亦随汗而解。中医发汗讲究“度”,以“微微汗出”为宜;如大汗淋漓,则易损机体正气,甚至导致虚脱症。
有些家长喜欢给发热的孩子加衣加被,试图让其“热而汗出”。殊不知,这样做不易散热,体温难以下降,对风热、暑热感冒者(舌红、苔黄者)尤不宜。应该是适量补充温开水,保持空气流通,加快体表散热;适当保暖,以不致受凉为度;汗出时及时擦干,及时更换衣服,避免再次受凉。
误区二:输液感冒好得快
有些人患感冒后,非要输液不可,认为输液好得快。其实,输液主要作用是缓解或减低感冒的疼痛感,让患者身体保持足够的水分,有体力对抗感冒病毒。如果是不太严重的感冒,即使不吃药、不打针,适量保持身体水分、有充足的睡眠,身体的免疫系统会自然让它痊愈。所以,感冒之后如何治疗,最好遵医嘱,不要执意输液。
误区三:平时运动少,感冒了,赶快去运动,出一身汗
平时缺少运动,感冒时突然增加运动量,增加体力消耗,免疫力愈发降低,加重病情。运动后大量出汗,体内的毒素排出快,可能会出现症状明显缓解的假象,实际上这会埋下不小的“隐患”。剧烈运动后24小时内机体会出现免疫抑制,病毒却格外猖狂,可能还会发展为病毒性心肌炎、肺炎等。故运动防病重在平时坚持,感冒时则要注意休息。
误区四:大家都说感冒多喝水,拼命喝两天
通常人们感冒了,我们总是对他说:多喝点水吧。但是,近来研究发现,并没有足够的数据证明多喝水可促进感冒痊愈,相反,不少病例由于饮用了大量水分,导致体内电解质不平衡,引起低钠、低钾血症,出现恶心、呕吐、头痛、嗜睡,甚至昏迷。在身体没有任何脱水迹象时,不建议饮用大量水分来对抗感冒。
预防措施
生活起居
保证睡眠。“起居有常,行止适度”,冬三月要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晚上保证充足的睡眠,在日出后晨练为宜。
注意保暖。“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注意保暖防寒,适时增减衣物,冬季人体特别要注意的保暖部位是头、颈部、背部和脚,要穿保暖性好的衣服。
注意开窗通风。冬天气温越低人们越不爱开窗,但是这样做会把细菌关在室内。当室内有人打喷嚏或者咳嗽时,病毒就会快速滋生,从而增加患上流感的几率。建议人们每隔2-3个小时就要开窗通风换气,同时空调房里放一盆水或用加湿器来提高房间的湿度。
坚持体育锻炼。体育锻炼大多在室外举行,人体会受到冷空气的刺激,人体造血机能也发生变化,血液中的红、白细胞,血红蛋白及抵抗疾病的抗体增多,从而大大提高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有助于预防感冒、气管炎等疾病。
保持好心情。“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调畅情志,防止季节性情感失调症的发生。在冬季易发生情绪抑郁、懒散嗜睡、昏昏沉沉等现象,应多晒太阳,多听音乐,保持乐观情绪。
饮食预防
滋补膳食:冬季是人体精气收藏的季节,服用滋补膳食,能在体内充分、持久地发挥滋补作用,有助于来年体内阳气的发生。冬季要补阴,又要补阳,一般要滋阴补肾,填精补髓和温肾补阳并重,但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补。
补充水分:冬季气候干燥,注意补充水分,适当食用水果和蔬菜。
素体阳虚畏寒者可用葱姜汤,增强人体抗寒能力。
保健预防
推拿按摩:用两只手手掌对搓,待掌心热后按摩迎香穴(位于鼻沟内、横平鼻外缘中点)10余次,可以预防感冒及在感冒后减轻鼻塞症状。
刮痧:患者坐位俯伏于椅背上,背风,暴露肩背部皮肤。室内要温度适宜,注意保暖。用刮痧板醮清凉油或香油少许,从脊柱两旁即脊柱旁开1.5寸处从上向下刮,手法由轻渐重,干则再醮,再刮,刮至皮肤变紫或出现斑块为度。
泡脚:每晚用较热的水泡脚15分钟,水中可以滴入一些醋。要注意泡脚时,水量要没过脚面,才可以有效驱除体内的寒气,预防感冒(注:糖尿病人切忌不可选择过热的水泡脚,以免加重病情)。
热门点击排行榜
联系我们
人民健康网微信 微信号:rmwjkpd 公众号:人民网健康 |
人民健康网微博 微博昵称: 人民网健康卫生频道 |
电话:010-65363613/14 邮箱:health@people.cn |